与西方对名将的要求不同,中国人眼里的真正名将,往往要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以多胜少或以强败弱”靠实力平推,只是属于正常水平,并不值得炫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涌现出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决定秦朝命运的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这场战争也是项羽得意之战、成名之战。
巨鹿之战中,秦军王离与章邯共计30万,项羽只有数万兵马,其余“叛军”几乎都是作壁上观。项羽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全歼王离军,逼降章邯军,这样的胜利古今罕见。
传统解释是项羽勇武,且战术水平高,故而打败了30万秦军,但实际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关键原因。
王离与章邯的军队数量
章邯兵马数量比较明确,大约是20万人,由“骊山徒,人奴产子”所组成,辅以一些秦军精锐,但总体与六国叛军一样,都属于乌合之众。
与章邯不同,王离兵马数量一直是个谜,有30万、20万、10万三种,但综合各种信息以及战争激烈程度等情况推测,王离应该有10万兵马。
秦始皇曾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蒙恬被害之后,这支边防军由王离执掌,但在秦末乱世中“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而《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
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两份材料验证可见,皆复去的戍边者是20万,真正秦军是10万,因此王离兵力大概是10余万。
从两人军队数量上看,似乎章邯率领的才是主力,但考虑到王离率领的边防军,因此论实际战斗力,可能王离才是主力。
不过,尽管王离是秦朝名将,率领的是精锐,章邯之前只是一个文官,但胡亥还是让章邯节制王离,《史记》中有“令王离、涉间围巨鹿”。
一个“令”字,透露了章邯与王离主次关系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两人不一定是主从的隶属关系,但决非“平行”关系,章邯地位应该高于王离。
一个骤然升官、军中地位还高于王离的章邯,能否被沙场宿将王离接受?
王离与章邯的巨鹿攻略
根据史书记载,巨鹿被围之后,赵军向各处盟军求援,楚军统帅宋义曾在安阳停留46天,项羽怒而杀之,随后项羽领兵救援巨鹿,可见秦军围困巨鹿时间很久,至少在二个月以上。
因此,30万秦军有足够时间消灭赵国残兵败将,而实际上直到项羽到来时,巨鹿都没能被数十万秦军攻破。这就难免让人费解,无论是王离还是章邯都手握重兵,又是当时名将,为何对区区一个巨鹿束手无策?
《张耳陈余列传》记载:“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巨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
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也就是说,王离先围巨鹿,随后章邯到达与陈余对峙,并负责王离的后勤,聚集在巨鹿的秦军大约有30万。
以30万的秦军攻打赵国残余,章邯却没能攻打下来,不显得诡异吗?
巨鹿城虽然不大,但古代攻城战一向有难度,王离围攻巨鹿城却没能攻下,也是正常现象,毕竟王离只有10余万兵力。
但章邯手握20万大军,与数万人的陈馀对峙,甚至“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因此章邯完全可以分出大部分兵马参与攻打巨鹿,为何没有?是王离拒绝了,还是章邯不愿意?
项羽如何打赢巨鹿之战
整个巨鹿之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羽围攻并俘虏王离,第二部分是项羽与章邯对峙,以及章邯向项羽投降。章邯与王离虽然没有直接相连,中间隔了一段距离,但毕竟相距不远。
史记中说“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因此章邯至少有10多万兵马可以随时支援王离,那么项羽为何能够击败10万大军并俘虏王离呢?
根据史记记载,项羽渡过黄河之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首先攻击的是保护甬道的秦军,然后兵围王离,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
面对友军被围,章邯派兵救援,但九次救援都被项羽打退。这时出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章邯不顾王离退回钜鹿南棘原了。
《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之后,王离部队后勤不济而被全歼,其中王离被俘,秦将苏角被杀,秦将涉间举火自焚。
在这一过程中,其他“叛军”的态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作壁上观,一种是章邯引兵解后,“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即歼灭王离军是项羽与诸侯共同的战果。
这一段记载至少有三处存疑:一是项羽兵力数万,如何围困10万王离军时,还能南拒20万章邯军?
二是项羽坑杀20万章邯军,说明章邯兵力没有什么损失,可见项羽与章邯的九场战斗规模不大,章邯只是小败而已,仍拥有20万大军,那么他为何会不顾王离死活的退兵,导致后者全军覆没?
三是如果章邯惧怕项羽等叛军,为何不立即退兵远遁,而只是退回到了巨鹿南棘原营地?
因此,项羽之所以赢得巨鹿之战,除了他的勇武,与先攻甬道、断绝王离后勤、分割王离与章邯联系的战术正确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章邯主动退兵,压根就没有出什么力气。
其实,如果章邯全力以赴,即便项羽勇武,但毕竟楚军人数较少,而其他叛军不敢又与秦军作战,那么秦军即便赢不了,也基本可以肯定不至于输的这么惨,甚至未尝没有打平或反败为胜的机会。
王离与章邯的真实关系
从巨鹿之战中章邯的动向来看,王离与章邯的关系应该不太好,乃至是矛盾重重,所以才弃王离于不顾。那么,章邯与王离到底如何,又为何形成这样的关系?
王离父亲是王贲,祖父是王翦,他参加过秦灭六国之战,在秦始皇时代担任蒙恬副手,也攻打过匈奴,位居高位深得始皇信任,可以归类为传统勋贵派。
章邯本为少府,这个职位主要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相当于胡亥管家。
陈胜派周文率领几十万大军攻打关中,胡亥惊慌不已束手无策,与群臣商议如何退敌时,章邯建议武装刑徒出击叛军,之后胡亥任命章邯为这支部队的统帅。
随后,章邯打了几次胜仗,至少在巨鹿之战时,章邯对王离用“令”字显示出他的地位已经高于王离。
毋庸置疑,以王离边防大将、早是列候的身份与数十年从军的资历来看,很难对爬到他头上、对他指手画脚的章邯心悦诚服。
更为重要的是,胡亥上台后,联合赵高血洗了无数勋贵,包括王离的上司蒙恬,就在秦军兵围巨鹿前一个月,胡亥与赵高又掀起了一次大清洗,丞相李斯被杀,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狱中自杀。
秦国内部可以说矛盾重重,非常激烈。在这种派系争斗激化的情况下,王离更不太可能对胡亥亲手提拔的章邯有什么好感。
因此,王离平时可能对章邯多有不逊,而章邯也将王离视为眼中钉。于是在巨鹿之战中,章邯见死不救,导致王离军被全歼。
而章邯之所以没有从巨鹿撤军,可能是一箭双雕之计,既剪除王离,又认为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打败项羽等而独占军功。
可惜的是,章邯是胡亥一手提拔的,赵高又怎么可能放心,于是胡亥责问章邯为何退兵时,章邯害怕了,就派长史司马欣回去向胡亥请示,结果被赵高排斥。
在宫外滞留了三天没能见到胡亥,之后司马欣逃回,并对章邯说“赵高如今独揽大权。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两难之下章邯向项羽投降,最终导致二十万秦军被杀。
对于章邯此人,古今文人评价很高,可以浓缩为“邯不败,秦不亡”,但实际上这个评价不太客观。
巨鹿之战中章邯不能相忍为国,没有积极救援王离,导致了精锐的边防军——王离军的覆灭,只剩下一支章邯军又如何能保卫秦国?当章邯“引兵解”,弃王离于不顾时,已经注定了秦国命运。
古往今来,人们习惯贬王离、赞章邯,但从巨鹿之战来看,或许王离更值得称赞,章邯反而应该被批评。
更何况,章邯有着投降项羽、以及导致二十万秦军被杀的巨大污点,这样一个叛国叛民之辈,如何能与王离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