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白沙依托热带雨林资源禀赋,发展大叶茶产业成效喜人
茶芽冒尖 点“绿”成金
6月4日,位于海南鹦哥岭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革新村,村民符彩燕起了个大早,来到自家槟榔园林下的苗圃,拎起水管为那一株株大叶茶种苗喷洒浇灌,一枚枚嫩绿冒尖的茶芽更显生机。
与扦插育苗方式不同的是,符彩燕选用茶树掉落的成熟茶籽进行育苗,“母体”源自当地树龄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海南野生古茶树。随着近年来热带雨林大叶茶市场走俏,自去年起,白沙按照“政府+科研+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当地茶叶龙头企业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在具有野生大叶茶资源优势的南开乡打造茶苗培育基地,并组织茶叶专家及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传授育苗及管护技术,计划今年内完成100万株种苗培育任务。
“全村有大约50户参与育苗,已成功培育种苗超60万株了!”革新村驻村干部介绍,自去年底开始育苗以来,今年元旦后,茶苗陆续“冒尖”长个,按照合作协议,茶企将以每株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首批茶苗将于今年8月底前交付移栽。
在符彩燕等农户的精心呵护下,一株株大叶茶种苗在深山里蓬勃生长时,这一点“绿”成金的生态产业又迎来新机遇——今年4月,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发布,这也是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经核算,1千克薄沙牌‘白沙绿茶’的碳足迹为15.0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纳入茶树碳汇后,碳足迹为-9.2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相关科研团队对薄沙牌“白沙绿茶”茶树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饮用、废弃物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进行评估分析,由此体现碳汇价值,也为白沙进一步培育与拓展茶叶消费市场下好了“先手棋”。
经统计,截至今年初,白沙全县茶树种植面积已从2014年的4000多亩增至1.1万亩,相继打响了早春茶、冬茶、有机茶、野生茶、古树茶5张“茶名片”,有效推动白沙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就业人数达5000人,促进人均增收约3500元。(本报牙叉6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