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巾帼”曾珊:MDT深度融合,肿瘤患者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当前关注

来源潇湘晨报   2023-05-30 21:24:46

20个肿瘤相关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头衔,每年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国际权威期刊论文不断涌现,肿瘤患者眼里的“救星”……她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主任曾珊教授。日前,她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很多肿瘤患者经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精准发力,他们的高质量长期生存逐渐变成现实,有不少人跟正常人没有区别。”近日,曾珊教授接受采访时说。

团队发力,结直肠癌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资料图片)

能活多久,这是10多年前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现在随着医疗专家的努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实现长期生存的问题。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约50%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出现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结肠癌患者李华(化名)发现了肝转移,不少医院给患者给出生存期不过半年的诊断。李华慕名找到曾珊教授。她牵头组成MDT(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团队,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脏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一起,为患者制定了精细的诊疗方案,通过团队精准的靶向治疗,现在李华体内的癌细胞都没有找到,生活跟常人一样。

曾珊教授介绍,通过MDT团队的努力,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晚期患者,其优势更加明显,以前的不到5%的5年生存率,现在达到了50%以上,有的甚至实现了跟常人一样的生活。

湘雅医院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秘书长,曾珊教授参与《中国结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9版)》的制订;作为副主编,她参与由樊代明院士发起的《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靶向药物治疗》的制订(2023年),并作为主讲人在全国进行指南巡讲与培训;并做为编委参加了多部《临床肿瘤学》国家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的编写。

全面发展,担任20个国家级专家头衔

在肿瘤治疗领域,曾珊教授精益求精,涉猎的面广且各方面成绩突出,得到了国内外肿瘤领域专家与患者的高度认可,目前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国抗癌协会(CACA)等学术机构担任了20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同时在湖南省担任候任主任委员2个,副主委以上任职12个,尤其是在CSCO实现了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全国委员的“大满贯”。

近年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化疗科在曾珊教授的带领下,实现了快速发展。淋巴瘤诊疗组在高危淋巴瘤、罕见淋巴瘤等已形成诊治特色;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有大剂量化疗诱导方案疗效明显。腹部肿瘤学组是科室的优势专业,消化道肿瘤MDT接诊患者为院内肿瘤MDT第一。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特色。与此同时,其他诊疗组,如胸部纵膈肿瘤学组,对食管癌、肺癌等疾病诊疗也渐入佳境,生殖泌尿系统肿瘤诊疗组取得长足发展,软组织皮肤肿瘤和头颈部恶性肿瘤诊疗组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曾珊教授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肿瘤化疗科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联合康复科、营养科等相关科室建立了肿瘤病人全病程管理服务,随时随地为肿瘤患者提供咨询与帮助,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治疗获益,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远远超出一般的平均和预期生存期,实现了医学上新的突破。

深耕学术,年均发表6篇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

临床、科研、教学,是医学领域的三驾马车,曾珊教授齐头并进。近年来曾珊教授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重点研发及其他课题18项。率领团队成员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8篇(平均IF:9.168),平均他引次数46.3次/篇。曾珊教授积极发起新药临床研究,作为牵头PI发起临床试验项目6项,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72项,位列全院GCP项目数量前列。

曾珊教授介绍,近年来,每年都有6篇每篇均在10分以上的学术论文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这大大提升了学科的学术含金量。

目前,曾珊教授已经指导培养了26名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并选派7位优秀学子赴美接受博士生联合培养,2020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医师”,2022年获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十佳教师”。曾珊教授说,医生除了治病救人,培养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让医学事业发扬光大,这也是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采写/刘少龙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